问题行为及功能

2023-04-07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问题行为,不同的角度可能有不同的结果,今天就从ABA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先来介绍下什么是“ABA”,即“应用行为分析”的英文缩写。ABA是一门应用很广泛的科学,不仅仅是用来训练孤独症儿童。在生活中,我们也不断的用到,比如,看到恋人收到花很开心,男人下一次送东西还可能继续送花;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奖励他看喜欢的动画片,下次写作业,孩子更可能还按时完成;按时上班、努力工作,到了固定的日子收到可观的工资,员工更可能下个月还努力工作,这些都是应用行为分析中“强化”的应用。当然应用行为分析的原理不仅仅是强化,还有惩罚、消退、行为塑造等等。

ABA研究的是人们的行为,特别是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是由行为的结果决定的。比如上文所说的,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奖励他看喜欢的动画片,下次写作业,孩子更可能还按时完成。“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产生了“看到喜欢的动画片”的结果,这样,结果会决定以后孩子更可能按时完成作业。再比如,吃饭时,看到孩子没按照要求坐椅子上吃饭,而是跑来跑去,家长立即把饭收起来了,其他时间也不给孩子零食吃,直到下一个饭点,孩子更可能在吃饭时不跑来跑去。也就是说,人类大多数的行为都是由这个行为之后得到什么样结果来左右,或者影响的。

根据ABA的理论,行为由结果决定,孩子今天的行为问题必然是之前他通过这些问题行为得到了某物、获得了关注、逃避了任务或者自我刺激。这就是行为的功能,下面具体分析:

(1)得到某物:孩子大哭大闹、或者直接上手抢夺,而家长知道孩子想要什么,为了让孩子能安静下来,赶紧满足孩子,孩子通过这些不好的沟通方式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下次还会继续哭闹。

(2)得到关注:有时候,可能家长会面临这样的情景:家长被气得跳脚,甚至动手大人了,孩子还在一边呵呵的笑,或者明明他那么干了,被打了一次,可下次他还那样干,这就是孩子想得到关注了,他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可以选择一些良好的行为;也可能选择不好的行为,比如推了别人一下,或者朝别人吐了口水,或者其他不恰当的方式,对方回应他了,他目的达成,那他以后还会用这样的方式,哪怕是被打了,当承受的痛楚在他能接受的范围内,他还是会选择用这样的方式得到别人的关注。

(3)逃避任务:“让他写个作业,不是肚子疼,就是口渴了,不是笔坏了,就是本子找不到了,或者干脆大哭,听着心烦,干脆就不让他干了”这就是在逃避任务——不完成别人的要求——还逃避成功了,他以后一到写作业,就会各种借口理由不断,来逃避任务的。

(4)自我刺激:孩子为了获得身体上的某种感官享受(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运动觉等)比如原地转圈、抖手、打自己的头等。

0574-58119251
余姚高铁北站知行广场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