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手自闭症家长,当听说自己的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时,如何避免走进认识误区,如何快速的调整好自己的状态,相信接下来的几个问题可以帮到你。自闭症病因还未明,也没有针对核心症状(语言社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的药物可用。
1.自闭症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或者某些食物、药物导致的?
自闭症的原因未明,这是相关研究领域、教育行业的共识,很多研究表明,某些危险因素可能同孤独症的发病相关。引起孤独症的危险因素可以归纳为:遗传、感染与免疫和孕期理化因子刺激。影响因素很多,但和自闭症有明确因果关系的环境因素,目前为止一个都不能确定。 自闭症会表现出语言社交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很多家长会认为自己忙于工作,很少和孩子一起玩,忽略的孩子才导致孩子变成自闭症的。但是并不是这样,自闭症是先天性广泛发育障碍,和教养没有关系,当然良好的亲子互动,能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如果谁说发现了某个因素会导致孩子患上自闭症,那他很厉害了——1943年以来很多科学家都没有解决的问题被他解决了——诺贝尔医学奖是跑不了的,满世界闻名也是肯定的。
2.自闭症的智力水平超过常人? 曾有调查数据显示,在自闭症患儿中大约有60%~75%的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问题,但也有25%至35%的自闭症患者的智商等于或高于普通人。也有最近的研究表明,约有50%的轻度自闭症患儿智力处于正常水平(数据来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邹小兵主任医师)。大部分自闭症患儿的智力的确呈现异于常人的情况,但原因不明。
3.自闭症患儿有特殊能力? 很多电视节目、电影里都有自闭症孩子展示特殊能力的桥段,很容易让人误以为得了自闭症也可能是件很不错的事情——拥有特殊能力。但现实却是“自闭症患者往往对物质世界有着较高的兴趣,约5-10%患者甚至在书法、艺术等领域具有天才般的能力。有外国学者认为,爱因斯坦、牛顿、米开朗琪罗、约翰纳什、卡文迪许等诸多天才学者可能都是自闭症的患者。”(来源邹小兵主任)所以,对待每一个自闭症儿童还要理性,“针对自闭症的患儿,家长应该放宽心,对孩子进行扬长克短的个性化教育,如果教育得法,一些孩子将来可能会很有出息。”(来源邹小兵主任)
4.药物治疗有用吗? 因为病因未明,也没有针对自闭症核心症状的特效药。但是,医生会使用一些药物来改善自闭症的伴随症状,比如焦虑、多动行为、食欲和睡眠障碍等。
5.自闭症真的喜欢一个人玩,一个人待着? 很多人认为自闭症的孩子更喜欢一个人玩,一个人待着,他们不喜欢社交。但绝大多数的自闭症儿童并不喜欢孤独的感觉,他们只是不知道如何去和人交流,不知道不和去加入一个游戏,不知道怎么去解读对方的表情以及调整自己的行为。 自闭症儿童——他们首先是个儿童,其次才是有自闭症的症状。普通儿童有的情绪、对玩具的偏爱、对某些事情的偏好、坚持,在他们身上也会出现。相比起药物治疗,近年来更提倡自闭症康复训练,但正因为每个患儿的自闭症症状都不一样,在康复训练中取得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在康复训练中,一些进入康复机构训练前能力很差的孩子有时会取得非常迅速的进步;反而是一些原本基础还不错的孩子,也有可能出现进步缓慢或原地踏步的情况。世界上从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自闭症儿童,孤独症儿童的康复中存在太多不确定的因素。不过总体来讲,康复训练对自闭症儿童的治疗起到的效果是明显的。
6..纠结孩子是不是自闭症? 有些家长在得知自己的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时,会很难相信,会纠结于孩子到底是不是自闭症,医生会不会诊断错误,会带着孩子辗转不同的医院,尝试不同的方法,特别是那些偏方,浪费了很多精力金钱,孩子也可能在这个过程中错过了最佳的康复时间。家长之所以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肯定是孩子的一些能力比同龄人弱的很明显了,这些能力需要提升,不管孩子是不是自闭症,都是要提升的,抓紧时间,尽早康复训练才是最好的选择。
服务热线
微信客服